4月10日下午,武汉轻工大学科教楼211教室内,一场精心筹备的以“大学生创业先锋”为主题的讲座在李龙杰教授的引导下拉开帷幕。观众热情被迅速调动,现场氛围专注热烈。此次创业沙龙讲座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竞赛创业的机遇和挑战。邀请有丰富竞赛创业经历的唐艺钊同学和万凯旋同学、武汉保科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凡以及大创中心副主任李龙杰老师和大家面对面交流。

唐艺钊从赛事参与者的视角,系统分享了备赛关键环节。他提出三点核心建议:一是团队需明确分工,组长需统筹协调;二是计划书应逻辑清晰,突出项目创新性与可行性;三是路演需反复演练,注重真实性与团队自主性展示。为佐证观点,她展示了团队注册公司的营业执照,并强调:“评委更关注项目落地潜力,而非纸上蓝图。”针对学生提问,她建议:“合理借力导师资源,但需以学生为主体推进。”

随后登台的万凯旋以“检查官”项目为例,阐述学生团队如何助力传统企业转型。他介绍,团队通过提供研发、注册、生产全链条服务,帮助多家企业缩短医疗器械注册周期,并实现试剂盒量产。现场展示了合作企业的生产案例及部分获批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技术需与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团队亦可成为企业转型的可靠伙伴。就学生关心的“校企合作难点”来说,专业能力与资源整合缺一不可。

压轴环节,李凡从技术研发与市场落地的双重视角总结青年创业逻辑。他以团队研发的“Caspase-3酶活性检测试剂盒”为例,强调“小技术解决大需求”:“精准检测技术看似微观,却能助力癌症早筛,这正是创新的民生价值。”打开青年创业心扉。创新创业需兼顾前沿性与可行性,青年学生既要敢想,更需务实。
本次讲座以“经验共享、实践赋能”为核心,不仅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者提供了从计划书撰写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指导,更通过“检查官”项目等真实案例,展现了学生团队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可行性。活动通过解析校企合作模式、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及团队协作方法论,为青年学子搭建了从课堂到市场的桥梁,有效激发了校园创新创业活力。其意义不仅在于传授实战经验,更在于传递“敢想敢为、务实笃行”的创新精神,为培养兼具科研能力与市场意识的新时代人才注入持续动力。
